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2.现有的球阀在组装时,需要将管件与球阀的端口进行焊接,而球阀内的阀座与球阀的端口距离较近,现场组装焊接时产生的高温通过球阀端口传导至阀座,会使软密封的阀座的软密封层变形,导致软密封层与球体无法紧密配合,造成球阀泄露的现象。
4.鉴于以上所述现存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用于解决现存技术中组装焊接产生的高温传导至阀座造成阀座损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所述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包括:阀体、居中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壁的阀座、设置在阀体中部并与阀座形成启闭结构的阀芯、对称设置在所述阀体左右两端的袖管本体;所述袖管本体与所述阀体连通,并向阀体外侧延伸;所述袖管本体外侧端与外接管件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袖管本体与外接管件连接,延长了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的距离,使焊接温度传导至阀座处时温度大幅度的降低,避免了高温对阀座表面的软质密封层造成损失破坏导致球阀泄露的问题,提高了软密封球阀的使用寿命。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居中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并与所述阀座配合的球体、对称设置在阀体上下两侧的密封板、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中部并与球体驱动连接的转动杆、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部与转动杆驱动连接的切换把手。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中部水平设置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贯穿阀体左右两端;所述主通道中部垂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阀体上下两侧;所述主通道和安装孔交叉处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内壁设置有软质密封层;所述球体中部水平设置有开合孔,所述开合孔与所述主通道配合。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各连接槽与所述主通道两端连通;所述袖管本体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槽内,内侧端与所述连接槽内壁抵接并与所述主通道连通,外侧端从所述连接槽中伸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与袖管本体配合,方便了袖管本体的安装。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上下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密封板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转动杆与密封板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球体上端驱动连接;所述密封板与安装槽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球阀的气密性,防止了球阀泄露的情况。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切换把手与密封板之间的转动灵活度,防止了切换把手与密封板之间摩擦力过大导致球阀难以正常切换开合状态的问题。
1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把手下端与转动杆连接处设置有指示件,所述指示件沿背向切换把手方向延伸。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件方向与阀体轴线方向平行时,球阀处于开启状态;指示件方向与阀体轴线方向垂直时,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指示件的设置提高了显示球阀开合状态的直观程度。
1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袖管本体呈长管状,外侧端口设置有外倒角。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袖管本体越长,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的距离越大,焊接温度传导至阀座处的温度越低,对阀座的保护效果越好。
2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球阀左右两侧设置袖管本体,袖管本体与外接管件焊接,延长了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的距离,使焊接温度传导至阀座处时温度大幅度的降低,避免了高温对阀座表面的软质密封层造成损失破坏导致球阀泄露的问题,提高了软密封球阀的使用寿命。
21.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的剖面图。
22.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的图1中的a部放大图。
24.1-阀体;11-主通道;12-安装孔;13-连接槽;14-安装槽;2-袖管本体;21-外倒角;3-阀座;31-软质密封层;4-球体;41-开合孔;5-密封板;6-转动杆;7-垫片;8-切换把手;81-指示件。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6.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里面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7.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包括:阀体1、居中设置在阀体1内壁的阀座3、设置在阀体1中部并与阀座3形成启闭结构的阀芯、对称设置在阀体1左右两端的袖管本体2;袖管本体2与阀体1连通,并向阀体1外侧延伸;袖管本体2外侧端与外接管件连接。组装过程中,若外接管件与阀体1直接焊接,则组装
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3的距离过短,焊接产生的高温传导至阀座3表面时温度仍然很高,造成阀座3表面的软质密封层31变形,与球体4无法紧密配合,造成球阀泄露,而在阀体1左右两端设置袖管本体2后,袖管本体2与外接管件焊接,避免外界管件与阀体1直接焊接,延长了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3之间的距离,使焊接高温传导至阀座处时温度大幅度的降低,避免了高温对阀座表面的软质密封层造成损失破坏导致球阀泄露的问题,提高了软密封球阀的使用寿命。
28.袖管本体2和阀体1装配方式能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若采用螺纹连接,则可对现有球阀的阀体1两端内壁加工出螺纹孔,再取用与阀体1两端匹配的袖管本体2并在袖管本体2外壁加工出螺纹,将袖管本体2分别旋入阀体1两端,有利于对现有球阀直接进行改装;若采用焊接,则该带袖管的软密封球阀在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中,袖管本体2先与阀体1左右两端装配,再装配阀座3、阀芯等零件结构,由于袖管本体2与阀体1装配顺序在先,因此即便袖管本体2与阀体1焊接产生高温,软质密封层还未装配,高温不会作用在软质密封层上。
29.阀芯包括:居中设置在阀体1内部并与阀座3配合的球体4、对称设置在阀体1上下两侧的密封板5、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中部并与球体4驱动连接的转动杆6、设置在转动杆6上部与转动杆6驱动连接的切换把手8。转动切换把手8即可控制球体4转动,实现控制球阀的启闭切换。
30.阀体1中部水平设置有主通道11,主通道11贯穿阀体1左右两端;主通道11中部垂直设置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贯穿阀体1上下两侧;主通道11和安装孔12交叉处设置有阀座3,阀座3内壁设置有软质密封层31;球体4中部水平设置有开合孔41,开合孔41与主通道11配合。
31.阀体1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槽13,各连接槽13与主通道11两端连通;袖管本体2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槽13内,内侧端与连接槽13内壁抵接并与主通道11连通,外侧端从连接槽13中伸出。袖管本体2呈长管状,外侧端口设置有外倒角21。连接槽13与袖管本体2配合,方便了袖管本体2的安装;袖管本体2越长,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3的距离越大,焊接温度传导至阀座3处的温度越低,对阀座3的保护效果越好。
32.阀体1上下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4,密封板5设置在安装槽14内;转动杆6与密封板5转动连接,下端与球体4上端驱动连接;密封板5与安装槽14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板5与安装槽14紧密配合,保证了球阀的气密性,防止了球阀泄露的情况。
33.切换把手8与密封板5之间设置有垫片7。垫片7缓解了切换把手8与密封板5之间的摩擦,防止了切换把手8与密封板5之间摩擦力过大导致球阀难以正常切换开合状态,提高了切换把手8的转动灵活度。
34.切换把手8下端与转动杆6连接处设置有指示件81,指示件81沿背向切换把手8方向延伸。指示件方向与阀体轴线方向平行时,球阀处于开启状态;指示件81方向与阀体1轴线方向垂直时,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指示件81的设置提高了显示球阀开合状态的直观程度。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组装过程中,若外接管件与阀体1直接焊接,则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3的距离过短,焊接产生的高温传导至阀座3表面时温度仍然很高,造成阀座3表面的软质密封层31变形,与球体4无法紧密配合,造成球阀泄露,而在阀体1左右两端设置袖管本体2后,袖管本体2与外接管件焊接,避免外界管件与阀体1直接焊接,延长了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3之间的距离,使焊接高温传导至阀座处时温度大
大降低,避免了高温对阀座表面的软质密封层造成损失破坏导致球阀泄露的问题,提高了软密封球阀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同时,袖管本体2越长,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3的距离越大,焊接温度传导至阀座3处的温度越低,对阀座3的保护效果越好。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球阀左右两侧设置袖管本体,袖管本体与外接管件焊接,延长了组装时外接管件焊接位置与阀座的距离,使焊接温度传导至阀座处时温度大幅度的降低,避免了高温对阀座表面的软质密封层造成损失破坏导致球阀泄露的问题,提高了软密封球阀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存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3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聚合物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老化 2.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
联系人:陈经理
手机:18239189925
电话:13782648128
邮箱:547755487@qq.com
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民主北路